客户评价
​服务咨询热线:15607209903
帮助中心
关于我们
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FENGZHIYUAN AGRICULTURAL MALL
丰之源农业商城
按钮文本
从田间到餐桌
全部商品分类
长阳一个贫困村盘活的背后
来源: | 作者: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杨雪 | 发布时间: 2020-07-24 | 81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长阳丰之源蔬菜专业合作社探索出“456”产业发展模式

“租金、奖金、酬金及薪金,除了股金,五金我拿了四金。”山风吹来,74岁老人向左念的笑声飘出好远。

7月下旬,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流溪村一组,这位曾经因病因残致贫的老人,坐在前两年加盖的新居里,掰着手指给记者算起自家收入:2017年长阳丰之源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.1亩,每年土地租金收入2100元,当年开始在合作社打工,2019年打工收入7800元;去年种植葛根1亩,合作社包收1/斤,获利4000元;加上卖猪收益3万余元和得到的肥料等物资奖励,去年收入5万多元。

“像向老一样,流溪村90%以上贫困户都加入了合作社。”村党支部书记任云木介绍,流溪村探索“确量不确界”土地流转模式,将闲置地或者农户耕地由村集体流转后集中掌握,或交合作社经营给村集体分红、或土地入股组织贫困户打工分红、或支部主导以奖代补引导农户发展产业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户发展。

“大伙儿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希望,纷纷有田出田、有钱出钱、有力出力,把自己的收益绑在村集体产业发展的链条上。”向左念在一旁补充。

近年来,流溪村鼓励党员能人成立合作社,同时将技术能人、致富好手吸纳进村党支部,壮大了支部力量。向左念口中的“五金”,便是高家堰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、长阳丰之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兴国,摸索出的“456”的产业发展模式。

近日,记者来到丰之源蔬菜专业合作社,从基地到车间,感受 “绿色农业、循环农业、品牌农业、示范农业”四个理念的落地之策。

合作社推行绿色特色农业种植,基地有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,通过“秸秆猪粪入池、沼肥种菜,沼渣做底肥、沼液做追肥”,形成‘菜(果)—猪—沼’的生态循环农业系统”。

农技干部出身的胡兴国2016年“下田”成立合作社,从初期支持10户贫困户到如今带动107户贫困户,在发展过程中,合作社内联农户、外联市场,逐渐实现了老百姓获得租金、股金、奖金、酬金及薪金“五金”收入,并按照统一规划、统一供苗、统一农资、统一技术、统一销售、统一废弃物处理的“六统一”原则,推进产业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。目前已有五个绿色认证标志,成了宜昌市菜篮子工程供应基地。去年,“丰之源”荣获了“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”称号。

破题尝到甜头,方向更加明确。流溪村“两委”继续盘活村集体资源,继 “丰之源蔬菜”之后,引进及成立“康之源果蔬”“绿之源苗木”等专业合作社,通过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村集体(村支部)+农户”的精准扶贫模式,逐步形成了“户有增收项目、村有集体经济”的产业发展新格局。2016年,流溪村顺利从贫困村出列,乡村振兴也有了一定产业基础。

“我们40人的党员先锋队,有发展或服务产业的,有管环境的,有专门调解的,平时就扎根在群众中搞服务。”任云木介绍,通过村级党员先锋队平台,每周开展各类活动,让党员的身影无处不在,真正做到让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,将“三在”工程落在实处,继续巩固“支部凝聚民心、百姓紧跟党走”的脱贫之路。2019年,村集体收入达到46.5万元,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15元。

“聚力抓党建,精准抓脱贫。通过大力实施‘三在’工程,变化实实在在。正如前任驻村第一书记、省测绘局干部朱体高所说,‘一个好支部胜过千万投资’。”长阳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杨五一说。